克服貪婪

“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

下载MP3

下载PDF

列王紀上 21:1-16

那時候,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在依次勒耳,靠近撒瑪黎雅王阿哈布的宮殿,有一個葡萄園。阿哈布對納波特說:“請將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可以用作菜園,因為離我的宮殿很近;我願拿一個更好的葡萄園來與你交換;或者,如果你認為好,我也可以照葡萄園的價值給你錢。”納波特回答阿哈布說:“上主決不許我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阿哈布由於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對他所說:“我決不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的話,便悶悶不樂地回到宮中,躺在床上,轉過臉去,不肯吃飯。他的妻子依則貝耳來見他,問他說:“你為什麼心裏這樣憂悶,連飯都不肯吃?”阿哈布回答說:“因為我對依次勒耳人納波特說:請將你葡萄園按現價賣給我,或者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拿另一個葡萄園來與你交換;他卻回答說:我決不將我的葡萄園讓給你。”他的妻子依則貝耳對他說:“你真會統治以色列!只管起來吃飯,心情愉快,我必將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交給你。”

 依則貝耳便以阿哈布的名義寫了一封信,蓋上君王的印章,送給與納波特同住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信上寫道:“請你們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然後再叫兩個流氓坐在他的對面,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你們應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

 那些與納波特同住在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便照依則貝耳吩咐他們的,照她在送給他們的信上所寫的去行: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兩個流氓前來坐在他的對面,當眾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眾人便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了。然後派人告訴依則貝耳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依則貝耳聽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就對阿哈布說:“你起來,去佔領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先前不肯照現價賣給你的葡萄園,因為納波特已經不在了,已經死了。”阿哈布一聽說納波特死了,就起身下到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霸佔了那葡萄園。

貪婪與權力的濫用竟如此邪惡!兩者在今天經文中混合成不惜濫殺無辜的致命之毒!

聖經偉大的現實主義不隱藏人內心的深淵,總是召叫我們從中吸取教訓。因為“人心最狡猾欺詐,已不可救藥(耶17:9)耶穌提醒我們:“從人心裏出來的是些惡念”(7:21-22)

那麼貪婪呢?

在今天經文中,阿哈布不願意接受納波特拒絕售賣葡萄園的理由。納波特尊重祖先遺產值得尊敬,但這與國王的“欲求”及私利相衝突。欲求未滿,遂生冒犯!這就是說,不加抑制與克服的貪婪,成為侵襲自視為阻礙的人的衝動。

那麼,該如何處理內心貪婪的傾向?

首要之务是感知內心的貪婪。

要知道,貪婪不僅限於物質,它還向精神延伸。“想要擁有”,在極端情況下會變成貪婪,隨之而來的是對自己及生命的嚴苛要求。保祿宗徒在聖經中提供了應對這種情況的好建議:

 的確,虔敬是一個獲利的富源,但應有知足的心,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至於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卻陷於誘惑,墮入羅網和許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這欲望叫人沉溺於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貪求錢財而離棄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許多刺心的痛苦。(弟前 6:6-10)

 塵世不過瞬間,任何外物都無法帶入永恆,認識到這一點能幫助我們遠離塵世價值觀。對外物的雜亂欲求已傷害了我們,剝奪了我們的自由。當我們貪婪,並在貪婪中尋求安全感與幸福時,就更為有害了——這不過是讓人痛苦的幻象。

宗徒的建議能夠幫助我們抑制貪婪:

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

一旦感受到“想要擁有”的衝動時,就請想起這句話吧!這也同樣適用於對精神財富的貪婪。

精神財富是有益且重要,但卻不能被人內心的貪婪玷污,亦不能在人生命中佔據首位!如果關注的焦點不在人的靈性結構,而在導致使命的超性維度被縮減的知識上,那麼,這對於修會,甚至對於司祭的成長來說,都是悲慘的。

導致精神與心理貪婪的問題之一可能是內在的空虛及自我價值意識的缺乏。物質的豐富與對物質的渴望似乎在內在空虛與塵世價值之間架起了橋樑,對於精神財富的獲取(貪婪地)亦是如此!

必須找出惡的根源(一切惡的根源是貪婪,見上文),必須克服貪婪的傾向。

物質或精神上的財富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靈魂深處的饑渴與空洞。唯有透過祈禱、透過與天主的內在聯繫、透過天主給予的一切助佑(例如聖事)我們的內心才能被天主的臨在充實,才能克服痛苦的空虛!天主讓我們經歷這空虛,不斷超越空虛才能在與天主的關係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物質與精神並不能讓我們獲得自身價值,我們最深的價值在於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並且被天主所愛——僅這一點即為我們的生命提供了真正的安全感,使我們能夠自由地使用世間萬物而不受傷害。我們使用它們,但不在其中尋找任何價值或安全感。

因此,我們受召讓這真理更深入地滲透進內心,好使我們得以在平安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