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伊丽莎白真福:因顺服步入修道生活,后因抉择委身圣召

下载PDF

匈牙利的伊丽莎白真福——需注意,她虽与同为匈牙利籍的图林根的伊丽莎白圣徒(又称圣伊丽莎白)有亲属关系,但二者不可混淆——是安德鲁三世国王的女儿。她幼年丧父,在继母哈布斯堡的艾格尼丝王后的严苛对待下饱受苦楚,继母对她毫无接纳之心。起初,伊丽莎白被许配给波希米亚的瓦茨拉夫王子;但父亲去世后,她的王室继承权被剥夺,这也让瓦茨拉夫对她失去了兴趣。此后,伊丽莎白与继母一同被囚禁在布达佩斯的王宫,随后又被安排嫁给奥地利公爵,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偏离了原定轨迹。

当继母的父亲遭人谋害后,继母便带着伊丽莎白前往施瓦本寻求复仇。抵达当地后,继母决定让伊丽莎白进入修院,但允许她自由选择修院。当时年仅16岁的伊丽莎白顺服了这一安排,选择了托斯的多明我会修院。继母却坚持要求她仅过15周后便穿上会衣、宣发圣愿,这位本是匈牙利王位合法继承人的年轻女子最终选择了顺从。

或许有人会认为,鉴于她痛苦的经历与被迫进入修院的遭遇,修女们见到的会是一位阴郁、悲伤的公主。但事实却截然相反:伊丽莎白全身心地接纳了修道生活的重担,仿佛她是自愿进入修院一般。修院的同伴们都喜爱并敬重她,因为她尽心履行修道职责,对所有人都心怀善意——即便面对那些对她不友好的人,也依然如此。

然而,一场重大的考验正向她袭来:奥地利公爵前来寻找他的未婚妻。当公爵在修院中找到伊丽莎白时,勃然大怒,扯下了她头上的头巾,声称自己作为她未来丈夫的权利。待他冷静下来后,又温和地劝她:“跟我走吧!回到奥地利去!我绝不会因你穿上会衣而责怪你。”

此刻,伊丽莎白的内心掀起了激烈的挣扎。她本是被迫进入修院,如今未婚夫却要带她回到本该属于她的贵族生活。这位年轻女子请求给予自己思考的时间,并祈求天主向她启示祂的旨意。但事实上,天主早已将她引向自己的心中,并借着所有逆境,带领她走向更崇高的圣召——成为基督的净配。

这场内心的挣扎异常艰难,但伊丽莎白的意志十分坚定。她拒绝了公爵,也舍弃了世俗的生活。从那以后,她那些贵族亲属便再也没有关心过她。她已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甘愿背负上主的十字架。

作为修女,伊丽莎白祈祷热忱。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身患重病,却以坚韧的耐心和对天主全然的顺服承受着病痛。

为何伊丽莎白真福的生命能引发我们的反思?若我们审视她在修院的生活,会发现它与其他在隐修院中成圣的修道者的生活并无太大差异。或许,她尤为值得称颂且谦卑的地方在于:尽管出身贵族,她却从未索取特权,始终以简朴、清贫的修女身份生活。

她的生命中,无疑最特别的是她的圣召历程。谈及此,我们怎能不想到被强迫背负耶稣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满?圣圣经并未记载西满的最终结局——他是否成为了主的门徒,是否被救主的苦难所触动?但对于伊丽莎白真福,我们却清楚知晓她的生命轨迹,而她的见证也为我们带来了启示。

这位公主最初并非自愿接受修道圣召;更何况,她尚且年幼、毫无准备,仅几周内便被迫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穿上了会衣。正如我们在她的故事中所听闻的,她以顺服的心接纳了这一命运,并喜乐地承受修道生活。但归根结底,这样的圣召终究需要出于自愿的接纳。正因她起初并非自愿做出这一决定,所以当奥地利公爵前来,意图与她成婚时,她迎来了考验——也正是在此时,她做出了出于自由意志的抉择。

这向我们揭示:即便身处非自愿选择的生命境遇,当我们主动接纳它时,这境遇也能转变为出于自愿的选择。譬如,面对并非自己选择的疾病重担,当我们接纳它时,它便能成为一份祝福。

伊丽莎白真福成为了修院的祝福。可以说,她在事后对天主的道路说了“是”,并全然委身于自己的圣召。圣奥斯定曾说:“若你未蒙召,就当使自己配得这召叫。”伊丽莎白真福的经历正是如此:天主始终在召唤她,只是她起初并未察觉。随后,天主借着所有逆境,带领她抵达祂所预备的地方;而她以自由的抉择,使天主的计划得以成就。

匈牙利的伊丽莎白真福,为我们祈祷吧!求祢使我们即便在非己选择的境遇中,也能认出并活出自己的圣召。

当日读经默想:https://cn.elijamission.net/2021/10/29/

当日福音默想:https://cn.elijamission.net/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