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圣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福音,从而为我们信仰的真实性作见证。他们是教会的一大宝藏。我们可以说,他们就像教会苍穹中的星辰。
从今天开始,我想推出一个简短的系列,介绍当日圣人以及其他一些我希望介绍的圣人。我期望,透过他们的榜样,每一次默想都能坚固我们追随基督的心志。在简短的生平介绍之后,我将分享一些关于他们精神遗产的反省。
愿意根据当日读经或福音进行默想的朋友,可以在文末找到相应链接。
那位被称为“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的仁慈英格兰国王究竟是谁?
他于1003至1005年间出生在牛津郡的伊斯利普(Islip)。他是“无策王”埃塞尔雷德(Ethelred the Unready)的第七子,也是其第二任妻子诺曼底的艾玛(Emma of Normandy)所生的长子。在他的童年时期,英格兰不断遭受由斯文·福克贝德(Sven Forkbeard)及其子“克努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率领的维京人袭击与入侵。1013年斯文征服英格兰后,艾玛带着爱德华及其兄弟阿尔弗雷德逃往诺曼底,埃塞尔雷德也随后而至。
此后的二十五年,爱德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诺曼底流亡。
1014年,国王克努特·哈迪克努特(Canute Hardeknut)去世后,英格兰最有权势的伯爵支持当时已流亡归来的爱德华为王位继承人。此前,当爱德华成年时,有人曾力劝他以武力夺回王国。这位继承人给出了令人难忘的答复:他不希望自己的统治建立在流血牺牲的代价之上。《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对他登基的过程有简要描述,并表达了民众对他的爱戴:“哈迪克努特下葬之前,所有伦敦民众都拥戴爱德华为国王。”1043年4月3日,爱德华在西撒克逊王室所在地——温彻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加冕。
为何爱德华如此受人爱戴?
他拒绝以武力夺回王国的决定本身就足以说明一切。他对圣若望宗徒(St. John the Apostle)怀有特殊的敬礼,并立志公正治国。他曾言,对王国而言,最好的事莫过于民众践行宗教信仰。因此,他竭力推动一切与基督教信仰相关的事务。
作为国王,爱德华生活极为简朴,以便能接济穷人。贵族们向他施压,要求他成婚。他最终找到了一位妻子——韦塞克斯亲王(Prince of Wessex)的女儿,而这位女子也甘愿接受守贞的生活。事实上,这对夫妇并无子嗣,因此王位继承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直到英格兰被“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征服。爱德华深厚的虔诚与堪为表率的爱德,对基督教在英格兰的传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据传,这位圣王一有次治愈了一个患痛风的人:“有一次,国王在伦敦街头遇到一个跛子,那人的双腿严重畸形,只能像动物一样用手辅助移动。当国王问他能为他做些什么时,跛子回答说:‘陛下,我突然想到,如果国王能背着我去教堂,我就能立刻痊愈。’爱德华便背起乞丐,将他送到最近的教堂。当他把乞丐放在祭坛前时,那人的四肢舒展开来,瞬间就恢复了正常的身形,成了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
爱德华被视为一位仁慈的君主,他始终对穷人敞开心扉,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财富。
能有这样一位君主,是何等的福分!他认真看待自己在天主面前的职责,并在各方面真正地服务祂的子民。据说,奇迹在他生前就伴随他,在他死后也继续发生。他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的陵墓,成为了一座全国性的朝圣地。
教宗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于1161年将爱德华册封为圣人。
他最突出的特质是什么?是他在圣信仰中的深厚根基,这种信仰渗透了他生命的每一个层面,即便在战乱时期,身为国王肩负最高职责时亦是如此。爱德华深知,自己必须为民众树立榜样,并以自己的生命见证向他们宣讲福音。
正如《圣经》中对以色列某些君王的记述(参见《列王纪下》18:3),对于爱德华,我们也可以真正地说,他“在天主眼中行了善事”。愿圣爱德华特别为那些身居要职的人转求,使他们明白,真正的宗教才是对民众最有益的,它能引领人走向爱德与正义。
圣爱德华,为我等祈!
当日福音默想链接:https://cn.elijamission.net/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