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福音20:24-29)
十二门徒中号称「狄狄摩」的多默,当耶稣来时没有和众人在一起。其他门徒对他说:「我们看见了主!」他却说:「除非我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钉孔,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决不信。」八天后,门徒们又在屋内,多默也在。门户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说:「愿你们平安!」然后对多默说:「伸过你的指头来,看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无信的人,却要作个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我主!我的天主!」耶稣对他说:「你因为看见了我才信吗?那些没有看见而信的人,才是有福的!」
多默单凭弟兄们的见证,不足以相信复活事件。他要求亲眼目睹、亲手触摸的凭证,才肯信服。或许有人会为多默的态度辩护,甚至与之共鸣,但耶稣并不认可这种立场。纵然主仁慈地应允多默触碰自己的伤痕,却明确责备了他的不信。
福音中多次记载主谴责缺乏信德的态度,并期待我们怀有坚定不移的信赖。祂的话语绝非空谈:「凡信的人,一切为他都是可能的」(马尔谷福音9:23);「若有信德像芥子那样大,你们对这座山说:『从这里移到那里』,它就会移去;为你们没有不可能的事」(玛窦福音17:20)。
当门徒因信德薄弱无法驱魔时,主更显不悦:「无信而败坏的世代啊!我还要和你们在一起多久呢?」(玛窦福音17:17)信德作为超性之德,是通往天主的桥梁与超性之光——因我们尚不能面对面瞻仰祂。上主更以种种标记坚固我们的信德,使我们更容易在生活中体认天主临在的真实,并响应祂邀我们走向祂的召唤。事实上,耶稣在世时,许多人正是因祂行的神迹而信从,这真理至今未变。
但若我们拒绝天主赐予的光照,不愿解读祂给予的标记,心灵便有硬化之虞。耶稣曾面对封闭的心,尤其是当时宗教领袖的顽固,他们甚至将主彰显神能的证据,扭曲为迫害祂的借口,最终在公议会以亵渎罪名定罪后,强迫比拉多将祂钉死。
即使拒绝信德未必导致如此极端,却使人错失恩宠生命,无法领受天父愿藉信德赐予的丰盛恩典。已接受信德者,则需不断坚固这超性之德,使天主能在他身上完成救恩工程。不信者尚未找到通往永生的门径,信者却已跨入门内,须在信德中不断前行。「凡信的人,一切为他都是可能的」——这话揭示天主愿我们分享祂的德能。信德开启的门户,正是天主愿进驻人心的通道。我们的信德愈坚固,祂就愈能将神圣生命通传给我们。
由此可见,主并未嘉许多默寻求证据的态度。即使当他发出「我主!我的天主!」的崇高宣信,耶稣的回答仍带着训诲:「你因为看见了我才信吗?那些没有看见而信的人,才是有福的。」这教导我们:信德无需外在佐证,只需向天主赐予的超性之光开放。正如主所言,未见而信者方是真福。让我们恳求主赐予坚固的信德,并竭力在生活中践行这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