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竇福音 20:1-16
那時,耶穌給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裏去了。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閑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作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閑著?他們對他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工人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至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雇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雇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按照人的標準,乍一看天主行事的方式有時讓我們感到很不解。因此,很容易認為自己會认同在辛勤工作後应当期望得到比只工作了一個時辰的人更大的賞報。當然,我們也會認為給前者更多的工資才公平。然而,這只是將人的邏輯應用於天國的現實,而這正是主耶穌想藉此比喻來克服的問題。
在這方面,我想到的是一個具體的例子。某人自幼就是天主教徒,從能夠思考以來,就虔誠努力地遵守天主誡命、事奉天主。他來到教堂,跪在他身邊的是一個度過了無拘無束的無序生活,最近才找到天主的人。當信徒們受邀領受聖體時,兩人都來到聖體臺前;一位在主的葡萄園裏工作了很久,另一位則剛剛開始,他倆得到的是同樣的賞報!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理解,天國首先與愛相關。天主邀請每個人活於愛內,在愛內行動。這是祂的恩寵的恩赐,我們都依靠這恩寵生活:長期與之合作的人,以及那些在生命末刻才領受的人……
天主的行動針對的是人的救贖(參第前2:4)。祂所有的努力都為讓人找到回家的路,進入天父的家園,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人只要接受恩寵,轉向天主,就會得救。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 “人的國度 “中理所當然的邏輯應用於天主的國度。遵守天主的誡命,跟隨主,就會得到永生(參瑪19:16-21)。因此,如果有人在最後一刻到達天國,就不能有嫉妒,相反,應該有耶穌在比喻中對我們谈到的喜悅:父親找回迷途之子的喜悅(參路15)。
天主的慷慨,甚至允許最後的人進入祂的國度,但這並沒有剝奪為祂努力工作的人的賞報,因為我們的賞報就是天主,我們都將得到祂!
在永恆中,將不再有妒忌。每個人都將達到完美的境界。沒有人會計算自己所做的一切,也不會比較自己相對於他人是否處於劣勢。人人都將無限感激,與天使、聖徒一同讚美天主,所有人都將被祂充滿。天主將給每個人分配他的位置……
這等待着我們的現實已滲透到塵世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心,總是在轉換的過程中,在祂的良善中更好地認識祂,允許自己被祂塑造。然後,我們將不再審查自己所做的是否比祂人的 “效率 “更高,也不會認為自己應該從天主那裏得到更大的賞報。相反,我們會感到越來越多的祝福與恩惠,歡欣鼓舞,努力使他人也能認識天主,作為祂的孩子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