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徒大事錄12:1-10
約在那時,黑落德王下手壓迫教會中的人,用劍殺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他見此事得了猶太人的歡心,遂又去逮捕伯多祿——這正是無酵餅的時期。逮住他以後,就把他囚在監裡,交付給四班兵丁看守,打算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交給百姓。於是伯多祿被囚在監裡,教會卻不斷為他向天主切實祈禱。到了黑落德即將提出他的那一夜,伯多祿睡在兩個兵丁中間,雙手被兩條鐵鍊鎖著,門前還有衛兵把守監獄。忽然,上主的一位天使顯現,獄中光輝燦爛;天使拍他的肋旁,叫醒他說:「快起來!」他的鐵鍊立即從手上掉了下來。天使又向他說:「束上腰,穿上鞋!」他就這樣做了。天使再說:「披上外衣,跟我來!」他就出來跟著,還不知道天使所做的是真事,以為見了異像。經過第一層衛兵和第二層衛兵以後,來到通城的鐵門前,那門自動給他們開了。他們出來,走過一條街,天使便立刻離開了他。
在耶路撒冷一段平靜時期後,迫害又爆發了。這次是由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王發起的,他的死訊即將在《宗徒大事錄》中敘述。在今日的經文中,我們聽說他逮捕並虐待了一些教會成員,其中包括宗徒雅各伯——若望的哥哥,他甚至將其斬首。
是什麼促使黑落德對這些不會威脅他的信徒犯下罪行?聖經指出了動機:當國王發現他迫害基督徒的行徑討好猶太人時,便也逮捕了伯多祿。的確,黑落德由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和克勞狄烏斯冊封為王,企圖透過嚴守猶太法律贏得猶太教中有影響力的保守派認同。這想必是迫害耶路撒冷年輕基督徒團體的主要原因。
伯多祿被嚴密監禁,並將被帶到百姓面前,顯然用意是要處死他。若如此,年輕的教會將失去兩位領袖宗徒。但天主未許此事發生:教會不斷為他向主祈禱,天主派遣天使奇蹟般地將伯多祿從監獄中釋放。
若望的哥哥雅各伯成為首位殉道的宗徒,上主卻保護伯多祿免於早逝,使他能繼續完成所託付的使命。我們無法完全明瞭天主的智慧,理解祂為何做此決定;但我們確知,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這尤其適用於首位殉道的宗徒,他的死必將以唯有天主知道的方式裨益教會。
被天使釋放後,伯多祿起初須確信這不是異像或夢境,而是真實的救恩。正如《宗徒大事錄》繼續敘述的:
伯多祿清醒後說:「現在我確實知道,上主派遣了自己的天使,救我脫離黑落德的手和全猶太民族的期待。」他明白此事後,便前往若望(別名馬爾谷)的母親瑪利亞家,那裡正有許多人聚集祈禱。
與此同時,「兵士們為伯多祿的遭遇,起了不小的騷動」(第18節)。黑落德找不到他,便下到凱撒勒雅,他的不公統治在那裡因天主的干預而終結。《宗徒大事錄》如此描述他的下場:
「當時,黑落德惱怒提洛和漆冬的人民;他們遂齊心來見他,賄賂了君王的內臣步拉斯托,懇求和好,因為他們的地方需賴君王的地方供應糧食。在一個指定的日子,黑落德披著王袍,坐在寶座上,向他們演說。百姓高呼說:『這是天主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立刻,上主的天使擊打他,因為他沒有把光榮歸於天主;他被蟲子咬食,便死了。」
一位虔敬者(此處指宗徒雅各伯,他為天地之主無私服務而獻出生命)的死,與一位不敬虔國王(他濫殺無辜以維權,甚至容許人把他當神崇拜)的死,差別何其大!
前者的死被天主允許,使他的血為教會的傳教結出果實;後者的死則為受迫害的基督徒帶來解脫——這位國王再也無法阻礙福音傳揚。《宗徒大事錄》就此總結:「天主的聖道興旺發展,日益擴大。」(第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