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主,必有其徒”

下载PDF

依据新礼仪日历,10月19日为圣让·德·布雷布夫(Saint Jean de Brébeuf)的庆日。因昨日的默想已专论另一位圣人,今日我愿讲述这位不知疲倦的传教士的英勇一生。

究竟是何种动力,能促使一个人为了灵魂的得救——好让这些灵魂得以领受基督的讯息——而承受可怕的艰难与苦楚?这动力便是那不可言喻的爱:正是这爱推动天主亲自降临尘世,在其子的位格中甘受苦难,只为从黑暗势力手中夺回属于祂的子民,并引领人们进入祂的永恒王国。

若我们不将圣让·德·布雷布夫(1593-1649)视作那位吩咐门徒“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窦福音》28:19,思高本)的主之弟子,便永远无法理解他的生与死。

让·德·布雷布夫与耶稣会的英勇同伴们一同,毅然向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宣讲福音。他在休伦人(Huron)中生活了十五年。起初,他的传教工作似乎收效甚微。但他专心学习休伦语,这使他能更深入地了解休伦人的宗教信仰,并以这些信仰为跳板开展福传工作。他将法文要理书译成休伦语,编纂词典,还翻译祈祷文与圣经章节——这份工作为日后所有的传教使命埋下了丰硕的果实。

在天主的恩宠下,他的努力虽历经挫折,却渐渐开始结出果实。休伦人对他的信任日益加深,皈依者却仍未出现。当谈及接受基督信仰时,休伦人对他说,他所信奉的天主或许与他们的神明不同,且他部落的传统也与休伦人相异。

问题的核心显而易见:休伦人极度依赖巫师的言论,而这些巫师大多反对传教士。让·德·布雷布夫深知,是邪恶势力在阻挠信仰的传播,于是他以属灵的武器与之对抗。

他发现,赢得孩童的信任更为容易,并希望通过孩童接触到成人。随后,一场境遇的出现助长了这位圣人的福传热忱:欧洲人将疾病传染给了印第安人,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由于休伦人的医者无法治愈这些疾病,而传教士们却能免于感染,他在当地人中的声望开始提升。由此,当地人逐渐摒弃了巫医。此外,天主也俯听了他的祈祷:休伦人此前一直祈求降雨,所有医者的仪式都徒劳无功,而在让·德·布雷布夫祈祷后,雨水便降临了。就这样,当地人对信仰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首位归信基督的印第安人取圣名若瑟(Joseph),随后又有多人跟随,休伦人中自此诞生了基督信仰团体。

然而,当新一轮疾病袭来时,巫师们指控传教士是疾病的罪魁祸首,还声称他们宣讲基督信仰分裂了部落与家庭。氛围就此改变:让·德·布雷布夫与他的同伴拉勒芒(Lalemant)被视作威胁,甚至被当作魔鬼。他们的生命不再安全,屡遭迫害与殴打,但这并未阻止他们——怀着极大的福传热忱,在重重艰难中——继续四处宣讲信仰。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中,基督徒的数量仍在增长,部分传教区也已建立,受洗者得以在其中践行信仰。

让·德·布雷布夫早已知晓殉道在等待着自己,他以这样的话语预备自己:“我向你,我的救主耶稣承诺,只要在我能力所及之内,若你以无限的仁慈,将殉道的恩宠赐予我这最不配的仆人,我绝不让这恩宠落空。我立誓,在我的余生中,若有机会为你舍命、流血,我必不退缩——除非在特定时刻,我认为另有举动更能彰显你的光荣。”

让我们凝视他那燃着爱火的传教之心:他热切渴望自己所托付的印第安人能归信天主。他祈祷说:“我的天主,人们不认识你,这异教之地尚未完全向你皈依,罪恶仍未在此根除,这让我何等悲痛!我的天主,无论这地方的囚犯要承受何等严酷的酷刑,无论他们面临何等残忍的死刑,若这些苦难都将降临我身,我愿欣然为他们承担,承受这一切。”

面对如此热忱的祈祷,我们还能增添什么呢?

只需为他的故事作结:当敌对的易洛魁人(Iroquois)袭击休伦人的基督传教区时,尽管有机会逃往安全之地,让·德·布雷布夫却选择留下。他被捕后,易洛魁人按其习俗以仪式性的方式将他杀害,而在这之前,他还因自己的信仰遭到嘲讽。

有这样的主,便有这样的徒……

殉道者所撒下的种子终会结果,因为为爱耶稣而承受的一切,绝非徒劳。

当日福音默想:https://cn.elijamission.net/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