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觀的態度

Download PDF

路加福音  一0,38-42
那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道。瑪爾大為侍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妹讓我一個人伺候你,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主回答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情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只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手裏奪去的。”

 這段我們非常熟悉的經文通常被解釋為:瑪利亞的態度代表了默觀的生活,瑪爾大的態度則更注重積極的生活。在經文所描述的情況下,主耶穌更加肯定瑪利亞的態度。

事實上,瑪利亞更理解與耶穌同在的意義——首先應報以接納的態度,聆聽,讓他的恩賜來豐富自己。以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道的瑪利亞為榜樣,即是接受了一個寶貴的靈修指南:不是我們的行動與努力,而是我們熱切領受他所要賜給我們的一切的態度,將我們與主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讓我們想想,例如,教堂的神聖區域,聖體櫃內的主,藉著聖體聖神的奧秘,寓居在我們中間。如何迎接他的同在?我們能立即注意到,為領受身體,靜默與開放的心靈是必需的。當我們在聖體櫃前靜默,主就能與我們交談,從而觸動我們的心。一切不必要的言談及喧囂的行為都會干擾與主的相遇,使我們無法恰當地融入與主的同在。

並且,欣然領受的靜默態度,使我們學會克制口舌與通常發自本性的行為方式。如此,就能留給主更多的空間,更能接受他的同在。的確,深刻默觀的態度,讓我們懂得如何發現並覺察到主無所不在的臨在。

那麼,怎樣才能獲得默觀的態度呢?

學會善用言辭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們通常習慣用簡單的方式表達情感思想,不再會使用靜默的言語,因此,輕易地丟失掉了感知何時該聆聽、何時該接受、何時該發言的敏感性。

今天的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聆聽聖言最為重要。耶穌講話,必須留心聽,必須學會克制說話的欲望,不總去評論所聽所見的一切。還必須小心,不把世俗的東西看得過重。這些都是短暫的,唯有聖言存留(參,瑪24:35)。

天主教會面臨著失去一筆巨大財富的危險,甚至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我指的是聖殿內的靜默——表達著人們虔信聆聽聖龕內主奧秘的存在。不幸的是,在傳教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幾乎所有地方都丟失了這樣的靜默。不必要的言語削弱了聖神之地的莊嚴。

因此,我對所有每日默想的聆聽者們建議:不在教堂內說不必要的話,不在教堂內使用媒體,比如會分散注意力的智能手機。有意識地言語,能使教堂重新成為聆聽並讚美天主的靜默之地。

這是一則簡單易行且非常重要的建議,以己為模範,遂能幫助他人重新發現並恢復靜默。以聆聽的態度在聖體櫃前,領受聖言,從而坐在主的腳前。然後,主也會告訴我們,我們選擇了最好的一份,並會因我們花時間與他在一起而表達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