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

下载PDF

瑪竇福音 23:27-32

那時候,耶穌對民眾和眾門徒講論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同樣,你們外面叫人看來倒像義人,你們裏面卻滿是虛偽和不法。

“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修建先知的墳,裝飾義人的墓,且說:假使我們生在我們祖先的時日,我們決不會與他們合謀殺害先知;這樣你們自己作證,你們是那些殘殺先知者的子孫了。那麼,你們就來完成你們祖先的勾當吧!”

主視虛偽為可憎,我們當持守真誠的信仰生活。

主耶穌對虛偽的態度,從來是深惡痛絕。所謂虛偽,原是為自己塑造一幅與現實相悖、自身也決不願踐行的虛假形象 —— 這是徹底的不真實,既欺騙他人,更蒙蔽自己。久而久之,人還會對這套活在其中的虛偽畫面信以為真,漸漸迷失在自構的謊言裏。

尤其當虛偽纏上宗教人士,甚至更嚴重地臨及宗教權威時,其荒謬便更為刺眼。事實上,主耶穌在今日的福音中,正是向百姓的領袖們嚴厲揭發了這種偽善。祂指出,這些人在靈性層面早已陷入死寂,卻竭力遮掩內心的腐朽與敗壞,徒有宗教的外表,毫無信仰的實質。

鑒於他們靈魂狀況的嚴重性,我們不得不認清:耶穌所指責的那些經師和法利賽人,其內心已然失去了行使信仰事奉的合法性 —— 因為事奉的根基是與天主的真實契合,而非虛有其表的儀式與權柄。

此時我們或會追問:這樣的靈性淪喪,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翻閱教會的歷史便會發現,曾有時日,部分神職人員的生活,與聖職應有的尊嚴相去甚遠。這並非指他們因人性軟弱而犯下的某些道德過失 —— 畢竟人非聖潔,難免有跌倒之時;而是說,他們長期活在一種與天主賦予的偉大使命背道而馳的狀態中,偏離了皈依的召喚,漸漸與天主的恩寵隔絕。

這樣的局面何以發生?我們暫不論那些如豺狼般潛入教會、企圖毀滅聖教的偽裝司祭,只談那些真心回應聖召、進入教會服事的司祭 —— 他們的偏離,往往始於對 “愛” 的疏怠。

天主的愛,原是召叫司祭承擔特殊聖職的根源;這份愛,理當在司祭對召喚的回應中日益深厚,正如在美好的婚姻關係裏,夫婦之愛需經營方能長久。而在靈修的道路上,這份愛的培養從非憑空而來:它需藉由恆常的祈禱滋養,需透過默想天主聖言領受啟示,需憑藉內心的持續皈依與真誠的自我省察鞏固,也需以適宜的苦修煉淨心靈,以正確的待人接物見證信仰。對司鐸而言,莊嚴地施行聖事 —— 將天主的恩寵賜予信眾,更是加深這份愛的特殊途径。

若這份對天主、對信眾的愛不再深化,那麼世間的種種誘惑,便會更容易滲入司鐸的心靈,使他們的內心漸趨黑暗,最終偏離聖召的正道。

在仍存信仰根基的國家,民眾對司祭向來有特殊的認可:他們常被尊重、被信賴,這頗似耶穌時代以色列宗教權威所受的敬重。然而,這份因事奉而得的特殊尊重,若不時刻警惕,很容易就會與 “自我” 捆綁 —— 人會漸漸將尊重歸於自己,而非歸於天主,最終讓 “被尊重” 成為束縛靈魂的陷阱。

我們可藉一個例子更深體會:一位年輕司祭接管了一個已許久沒有本堂神父的堂區。起初,他帶來的熱情與新穎的服事方式,輕易贏得了教友的心;周圍的人因他的到來而喜悅,漸漸生出欽佩,而他也在這份欽佩中,漸漸感受到一種 “權柄感”。

可惜的是,這位年輕神父的靈性尚未成熟,未能察覺虛榮心正在自己心中潛滋暗長。起初,他還能與教友的讚美保持距離,明白這榮耀應歸於天主;但後來,他開始主動尋求讚美 —— 教友的贊許,漸漸成了他衡量服事 “成功與否” 的標準。與此相對,福音本應有的挑戰性、對人靈魂的呼召,卻慢慢淡出了他的講道與服事。

他的道理,越來越集中在 “人願意聽的內容” 上:小心翼翼地規避可能引發爭論的話題,連呼籲人歸向天主的核心訊息,也不敢大膽宣講。他人的讚美與欽佩,仿佛成了支撐他繼續服事的動力;與此同時,他開始忽略自己的祈禱生活 —— 總以 “忙於各種堂務” 為由,不再堅持定期與天主相會。久而久之,他對 “忽視祈禱” 漸成習慣,最後幾乎完全脫離了個人祈禱。除了因職務所需而履行的 “時辰禮儀” 祈禱外,他的內心再無透過親密祈禱而得的更新與滋養。

他沒有在與天主的關係上深耕,反而將精力用於經營廣泛的人際關係;隨著時間推移,他不再與女性保持聖職所要求的適當距離,心靈越來越多地偏向 “人”,而非偏向 “天主”。他忘記了,最該認真培養的,原是與天主之間那獨一無二的愛的關係。

若這條偏離的道路不被及時阻止,他必會越來越活在 “雙重生命” 中 —— 在教友面前是莊嚴的司祭,在私下裏卻是遠離天主的旅人,在越來越濃厚的虛偽空間中行事,漸漸失去信仰的真實。

這位司祭的例子,雖聚焦於聖召,卻對每一個基督徒都有普遍的警示意義 —— 我們決不能忽視靈修之路,決不能放鬆與天主的關係;一旦疏遠了天主,虛偽的種子便會悄然萌芽。

在此我們還需補充一點,尤其為那些易因內心感受而困惑的靈魂:若在祈禱中感到冷淡,若對天主的愛覺得不够強烈,若因人性軟弱而暫時不明白天主的旨意、不知該如何行動 —— 這些都不是虛偽。人不必因此陷入不安:有時,我們在靈修路上不得不忍受的內心空虛,並非虛偽帶來的直接後果;當我們嘗試對他人友善,即便面對的是不友善的回應,即便自己的表達顯得有些笨拙 —— 這也不是虛偽。

真正的虛偽,是有意識地偽裝自己:不願努力使生命與天主的召喚相契合,甘願過著 “雙重生活”;是濫用自己的信仰身份或職位謀求私利,卻假裝以公正、聖潔的姿態行事,以此欺騙他人、蒙蔽天主。這,才是主耶穌所深惡痛絕的虛偽。

願天主保佑我們,能全力跟隨祂的道路,不陷入自欺的謊言,不墜入虛偽的陷阱,始終以真誠的心,活在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