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王紀上 19:19-21
厄裏亞從曷勒布山起程,去找沙法特的兒子厄裏叟。他正在耕田,在他面前有十二對牛,他自己趕著第十二對;厄裏亞走過他身邊,將自己的外衣披在他身上。厄裏叟丟下那些牛,追上厄裏亞說:“請你讓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別,然後來跟隨你。”厄裏亞對他說:“你去吧!要再回來!因為我應為你作的,已經作了。”厄裏叟離開了厄裏亞,回來牽出一對牛宰殺了,用駕馭牛的用具煮熟,分給眾人吃;然後他便起身跟隨厄裏亞,作了他的侍從。 Read More
列王紀上 19:9,11-16
那時侯,厄裏亞來到上主的山曷勒布,進了一個山洞,在那裏過夜;上主吩咐他說:“你出來,站在山上,立在上主面前。”那時,上主正從那裏經過,在上主前面,暴風大作,裂山碎石,但是上主卻不在風暴中;風以後有地震,但是上主亦不在地震中;地震以後有烈火,但是上主仍不在火中;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厄裏亞一聽見這聲音,即用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遂有聲音對他說:“厄裏亞,你在這裏做什麼?”他答說:“我為上主萬軍的天主憂心如焚,因為以色列子民背棄了你的盟約,毀壞了你的祭壇,用刀斬了你的先知,只剩下了我一個,他們還要奪取我的性命!” Read More
若望福音6:51-58
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 Read More
列王紀上 18:20-39
阿哈布派人召集了所有的以色列子民,聚集了那些先知,一起到了加爾默耳山上。
厄裏亞走向全體民眾面前說:“你們搖擺不定,模棱兩可,要到幾時妮?如果上主是天主,你們就應該隨從上主;如果巴耳是天主,就該隨從巴耳。”人民一句話也不回答。厄裏亞對人民說:“上主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巴耳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人。請給我們牽兩只公牛犢來;他們可任選一只,剖分成塊,放在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照樣預備另一只,放在木柴上,也不點火。你們呼求你們神的名字,我也呼求上主的名字:那降火顯示應允的神,就是真神。”民眾回答說:“你這話說得很好!”厄裏亞對巴耳的先知們說:“因為你們人數眾多,你們該先挑選一只牛犢,準備好,然後呼求你們神的名字,只是不要點火。”他們即將人給他們的公牛犢牽來,預備好,從早晨直到中午呼求巴耳的名字說:“巴耳,應允我們吧!”但是沒有聲音,也沒有答覆。他們就在自己所築的祭壇旁,跪下又起來,跳個不停。到了中午,厄裏亞嘲弄他們說:“你們再高聲喊叫,因為他是神,或者他正在沉思冥想,或者他暫時隱退,或者正在外旅行,或者他正在睡覺,必須把他叫醒。”他們遂更高聲喊叫,照他們的習慣,用刀用槍割傷自己,直到全身流出血來。過了中午,他們仍繼續狂喊亂叫,直到晚祭的時候,但仍然沒有聲音,也沒有答覆,也沒有誰理會。 Read More
聖神降臨節退省 之六
聖神被稱為護慰者是非常有意義的,患難時刻總是聖神與我們同苦。哭泣與哀悼總會有,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主耶穌曾為拉匝祿的死哭泣,為不能認知祂慈悲的降臨的耶路撒冷哭泣,辣黑耳為她被黑落德殺害的孩子哭泣……如果有人完全不曾哭泣,不會哀傷,那麼,我們會認為他沒有心。
哭泣、痛苦與死亡屬於塵世生命,但我們相信,這一切在永恆中都將不同。聖神,“永恆的見證者”,能給予我們安慰。哭泣與悲傷不會一成不變,能夠轉化為對主耶穌救贖苦難的分擔;死亡,能夠轉化為朝向天鄉的回歸。
聖神不僅提醒我們這些信仰真理,祂的臨在更是賜予生命的現實。因著聖神的觸碰,內心的悲傷轉化為希望,自暴自棄的傾向得到緩和,從而驅除沒有希望、灰暗甚至造成絕望的悲傷。 Read More
聖靈降臨節退省 之五
外在的不安
我們太容易受世界的動態與傳遞的內容吸引,大量的接觸與無限可能的交流,極易讓我們被根本的不安包圍。神聖的靜默越來越少,教堂本應是寶貴靜默的場所,甚至也越來成為不安之地。
在聖神的指引下避開不必要的嘈雜與分心是必要的。外在不安的環境,需要我們保有內在的定力。這意味著通過內化祈禱,在靈魂內創立一個讓聖神居住的內在空間,好使我們與聖神同在,與聖神同安。這靜謐的空間——也可說是修行的密室——即使當外部不安時,我們亦可退避至此。
內在的不安
然而,不安與外部環境並無主要關係,它往往仍是一種稍加留意就能感知到的“內在驅動力”。我們還未真正回到天鄉,然而,在與天主的親密關係中,我們能夠找到內心平靜的起點,並由此設置外在生命——使外界任何要求與影響,都無法干擾生命的平靜與穩定。 Read More
心靈之光,求你來臨
聖神是光,這光澤被我們內心的黑暗。惡出自於心,必須被神聖之光淨化。因此,當活於恩寵狀態,聖神就會進入我們內,我們就能感知到祂的臨在,祂是將我們與天主緊密相連的明晰之光。這光照耀內心的黑暗,吸引我們打破黑暗,朝向光明。
舉個具體例子:聖神想要在我們內結出溫柔的果實,但祂遭遇到我們易怒的本性。因著祂的光,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祂勸誡我們抑制憤怒,使我們想起“溫良的人是有福的”——祂提醒我們耶穌的一切言行。一個決定要在我們內萌生:是跟隨邀請到光明中去,還是留在當下引發憤怒的正當理由中?如果朝向聖神,求祂觸動我們的憤怒,那麼,我們就打破了黑暗,朝向了祂的光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