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要成为隐修士?为何要为了基督舍弃一切,放弃与其他弟兄姐妹共居团体的机会,只为单独与天主相处?
唯有凭借信德的眼光,才能理解这一选择。从远离天主的世俗视角来看,这或许显得自私。然而,数个世纪以来,教会与信友们始终对隐修生活怀有崇高敬意。
尽管隐修士可能深切渴望独处、与天主亲密相交,也可能希望退居至最幽僻之地以寻觅天主,但天主的计划或许会与他个人的意愿有所不同。天主是每种圣召的主宰,遵循祂的旨意,远比实现个人的愿望更有价值——即便那些愿望本身何等虔诚。
今日我们所纪念的圣人——加沙的圣希拉里翁,便是天主引领爱祂之人、使他们的生命结出丰硕果实的清晰典范。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人为何选择隐修生活?若了解圣希拉里翁的些许事迹,便能找到答案。
公元290年左右,他生于巴勒斯坦一个异教家庭,后被送往亚历山大城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基督信仰并皈依。圣热罗尼莫(圣杰罗姆)如此描述希拉里翁的圣召:
“当他听闻埃及各部落无人不晓的著名人物——安东尼(圣安当)的名字时,便渴望见到这位圣人,于是启程前往沙漠。他一见到安东尼,便决心度隐修生活,并与安东尼共处两个月,深入了解其生活方式与严谨德行。他观察到安东尼祈祷何等勤恒、接待弟兄何等热忱、训诫过错何等严厉、鼓励他人何等恳切,且即便患病,也绝不改变自身简朴微薄的饮食。”
简而言之,希拉里翁内心深受触动,决意效法这种生活方式。由于前来寻访安东尼的人络绎不绝,环境喧嚣,希拉里翁难以适应,于是决定与其他几位修士一同返回故土。归国时,他的父母已离世,便将部分遗产分给兄弟,其余则赠予穷人,自己分文未留。
做出这一决定时,希拉里翁年仅15岁。他在基督内获得力量,却身无长物,随后退居至加沙港口马朱马附近、濒临海岸的沙漠地带。
希拉里翁选择隐修生活的缘由之一,是他皈依后不久,便目睹了“沙漠之父”——圣安当隐修士(圣安东尼隐修院院长)的卓越典范。天主正召唤他度隐修生活。他一生都渴望独处,却仅有少数几次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直至离世,他始终践行着严格的苦行。
那么,隐修士日常都做些什么?
首先,他会祈祷,并自觉地走在成圣的道路上。他过着简朴刻苦的生活,正如希拉里翁及埃及、巴勒斯坦地区的众多隐修士一样。史料中屡次记载,隐修士必须与魔鬼展开激烈斗争。我们要铭记,主耶稣自己也曾在旷野中受魔鬼试探,却为了我们拒绝了一切诱惑。
圣热罗尼莫记载了年轻的希拉里翁所承受并战胜的诸多考验。他一生都在与魔鬼对抗,但他所要面对的,不仅是隐修士通常会遭遇的个人灵修挣扎。随着他圣德的名声逐渐传开,人们都知晓天主愿借他做工。于是,他一直试图避免的事发生了:人们开始寻访他,将附魔者带到他面前,而这些人也因他的祈祷获得释放。
一位真心渴望独居隐修的人,当面对他人的需求时,该如何自处?希拉里翁遵从本心,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然而,前来求助的人却愈发增多。热罗尼莫记载了这样一段事迹:
“希拉里翁在沙漠中居住了22年后,一位妇女前来求助——她结婚15年仍未生育,因此遭到丈夫的嫌弃。当时,希拉里翁的名声已远播四方,巴勒斯坦的所有城市都知晓他。这位妇女突然跪倒在他脚前,说道:‘请宽恕我的冒昧,这皆因我的困境所迫!您为何避开目光?为何要躲避一个哀求您的人?请不要将我视为普通女子,而要看作一个被不幸折磨的人。’毕竟,救主正是由一位女子所生。康健的人无需医生,唯有患病的人才需要。
最终,希拉里翁停下脚步,询问这位他许久未见的女子为何而来、为何哭泣。听完她的诉说后,他举目望天,鼓励她要怀有信德,随后便让这位哭泣的妇女离去。一年后,他再次见到她——此时她已生下一个儿子。这便是他所行的第一个奇迹。”
奇迹不断发生。无论希拉里翁退居到何等偏僻之地,都无法获得他作为隐修士所渴望的独处。修士们寻求他作为灵修导师,指引自己走跟随基督的道路;民众们也因各类需求前来求助。天主使希拉里翁的见证结出丰硕果实,而他即便声名远扬,也从未被世俗诱惑所迷惑。
圣热罗尼莫为希拉里翁撰写了传记,记载了他所行的诸多治愈与释放奇迹,以及他所创建的修道院。天主借着圣希拉里翁,为教会留下了一份极其丰硕的见证。尽管我们并非人人都能度如此刻苦的生活,但我们都能选择日益加深对天主的爱——即便这意味着我们自身的梦想与愿望无法如预期般实现。
当日福音默想:https://cn.elijamission.net/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