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徒大事錄之「保祿在雅典」

下载PDF

宗17:16、22-31

保祿在雅典等候他們時,看見全城滿是偶像,心中感到激動。於是保祿站在阿勒約帕哥中央,說:「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在各方面都太敬畏神明了。因為我經過時,細察你們所敬拜的對象,發現一座祭壇,上面寫著:『獻給未知的神』。所以,你們無知所敬拜的,我現在傳告給你們:創造世界及其中萬物的天主,既是天地的主宰,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聖殿裡,也不需要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因為是祂自己賜給眾人生命、呼吸和一切。祂由一個人造了萬民,叫他們居住在全地面上,確定了他們的季節和居住的疆界,為叫他們尋求天主,希望能摸索到祂而找到祂;其實祂離我們每人並不遠,因為『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正如你們的某些詩人所說:『我們也是祂的子孫。』我們既是天主的子孫,就不該認為神性相似金、銀、石頭,即由人手和想像所刻畫的像。天主在朦朧時代忽略了這些錯誤,現在卻命令天下所有的人都要悔改,因為祂已定了日期,要由祂所揀選的人,以正義審判天下,且為此使那人從死者中復活,給眾人作了證據。」

上主以大能的徵兆開了宗徒們的桎梏,甚至使獄卒和全家都歸信了天主後,斐理伯的行政官想釋放他們(宗16:35)。但保祿堅持要他們親自前來,並指責他們:「我們是羅馬公民,未經判決就公開鞭打我們,如今又要私下驅逐我們嗎?不!該親自前來領我們出去。」(37節)行政官聽了害怕,「就懇求他們離開那城」(39節)。

保祿和息拉隨後來到得撒洛尼和貝勒雅,他們的宣講遭遇了與其他城市相似的反應:一方面,有人敞開心靈樂意傾聽,包括貴族婦女(宗17:4),不少猶太人和希臘人信從了;另一方面,又是嫉妒的猶太人企圖阻止信仰傳播,他們照樣煽動市井小民和當權者,迫使宗徒們再次逃亡。保祿最後從貝勒雅逃難時,獨自被護送到雅典,並吩咐同伴弟茂德和息拉盡快與他會合(15節)。

如當日經文所述,保祿看見雅典滿城偶像,心中憤慨。須知,自古代起,上主就嚴令猶太人遠離一切偶像——偶像既褻瀆唯一真神,敬拜偶像更是違反第一誡。因此,保祿的憤怒可稱為「聖怒」,類似耶穌看見聖殿被變成「賊窩」時的義憤(瑪21:13)。

保祿已開始在雅典會堂講道,並與伊壁鳩魯派和斯多葛派哲學家辯論(宗17:17-18)。這些人將他帶到阿勒約帕哥(古雅典議事場),那裡常是眾人聽聞時事的場所。當日經文記載了保祿極富智慧的演說:他壓抑對眾多偶像的憤慨,以所見的「未知神祭壇」為「跳板」展開宣講。他先稱讚雅典人的「宗教熱忱」,肯定其善意(即使仍陷於偶像崇拜),再引領他們認識真神。

這位「外邦人的宗徒」在此為我們樹立了處理類似情形的典範:牧靈關懷與「如何走近人群」的考量,必須以不可省略的客觀真理為前提——即「他們所敬拜的是偶像」。但在釐清事實後,可從其宗教觀念中尋找切入點(即使觀念有誤或不完整),並由此宣講福音。保祿正是如此:他以「未知神祭壇」為契機,宣告雅典人「無知敬拜的那位真神」,甚至引用他們詩人的話:「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我們也是祂的子孫。」

他借此使雅典人明白:天主絕非「人手技藝與想像的產物」,並進而講論「天主所揀選、將審判世界且從死者中復活的那一位」。宗徒大事錄對雅典事件的記載如此結束:

「他們聽到死人復活,有的就嘲笑;有的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33 保祿遂從他們中間出去了。34 但有些人附從了他而相信,其中有阿勒約帕哥的狄約尼削,和一個名叫達瑪黎的婦女,並其他同他們一起的人。」(宗17:32-34)